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青年团员在张一悟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 ——青年团员在张一悟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五四”青年节100周年之际,全省各地青年团员前来甘肃省榆中县张一悟纪念馆,共同追忆革命往昔,瞻仰革命事迹,缅怀英雄先烈,接受爱祖国主义教育的洗礼。


  广大青年在纪念馆参观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弘扬红色文化,立志承担起时代的责任。据介绍,近期该馆已接待社会各界参观团队60多个,参观人数达5000多人。


  据悉,张一悟纪念馆作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充分发挥红色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一直不断完善各项服务设施与管理制度,严格要求讲解人员提升全面素质,要将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传达给每一位游客,为前来纪念馆参观的团队与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延伸阅读


  张一悟:陇原革命火种的播种人


  张一悟是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甘肃建党的创始人之一。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在陇原大地播下革命火种,把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为甘肃党组织的建设、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甘肃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1895年3月3日,张一悟出生于榆中县城中街南端鼓楼(现城关镇北关村)。他7岁入私塾,随后进县城小学读书。1917年,22岁的张一悟从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与同乡、同学张亚衡到北京求学,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


  两年后,张一悟、张亚衡与已在“北大”读书的同乡丁益三参加了五四运动。他们以“甘肃代表”的身份到段祺瑞官邸请愿,要求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在此期间,张一悟结识了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李大钊,并初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拯救中华民族的革命真理,还通过书信,把五四运动的情况告诉亲人、好友和同学,使新思想、新文化在榆中地区开始传播。


  五四运动后,张一悟等人在北京受到北洋军阀政府军警的注意。为了安全,经李大钊介绍,他与张亚衡南下武昌,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在武昌高师读书期间,他又认识了武汉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的恽代英,受到恽代英等革命同志的影响,深刻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革命的人生观。


  1922年3月,张一悟满怀激情地在毕业合影照上挥毫写下一首《调寄离亭燕》词:三载同窗情深,那堪一朝话别。想来年豪谈痛饮,转瞬都成陈迹。鸿印等闲记,听悲歌初歇,不甘作新亭泣。愿猛击中流楫,他日天涯重聚首,应问成何事业?挥手各西东,欲挽人天浩劫。这首词,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和远大的革命理想。


  1923年1月,李大钊、恽代英同意张一悟参加党的活动。随即张一悟从武昌回到兰州,立即投入了新思想的传播。1924年,张一悟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兰州一中、女子师范学校、凉州师范担任国文、历史教员,积极向青年学生传播进步思想,特别是教育学生关心政治、变革社会,消灭剥削人、压迫人的反动统治阶级。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张一悟在武威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号召青年们“关心时政,振兴中华”。同年10月,国民军暂编第二师师长刘郁芬奉冯玉祥之命进驻兰州任甘肃省督办。中共党员宣侠父、钱崝泉随军来到兰州。根据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的指示,宣、钱二人即与张一悟接上了关系,并于同年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第一个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张一悟任书记,宣侠父、钱崝泉任委员。


  中共甘肃特支的成立,使甘肃的革命斗争开始了有组织的活动。张一悟等特支成员通过国民党甘肃省临时党部,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耐心细致地做发动群众等群众工作,除在省党部建立工农、妇女等部门,基层成立了工会、农会、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发动各界民众开展打倒列强、军阀,铲除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等宣传活动外,还组织国民党左派及进步青年同国民党右派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对临时省党部进行了整顿。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甘肃也成立了“清党委员会”,开始搜捕共产党员。面对恶劣突变的形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张一悟在兰州五泉山嘛尼寺召开了30多名共产党员参加的紧急会议,决定立即疏散党员,转入地下工作。会后,张一悟和秦仪贞、王陶、谈仲瑜、王有章等8人,于同年11月23日“化装”离开兰州去了陕西等地。


  辗转千里投身革命


  张一悟到陕西以后,根据党的指示,参与了重新组建陕西省委和渭(南)华(县)起义的准备工作。1927年冬,陕西省委派王林、乔国祯、王之鼎和张一悟等一批干部前往华县,以加强渭华党团组织的骨干力量。此时,张一悟化名章子文,以华县高等小学教员的公开身份,担任了华县县委委员兼县委组织部长,后又改任宣传部长,之后还代理中共华县城关区委书记职务。


  随后,张一悟到西安工作,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子洲派他和景瑞卿同志一起到西北工农革命军司令部所在地高塘镇传达新的任务。张一悟便化装成洋车夫,拉上身穿孝服的景瑞卿从西安起程,途中闯过了军警的层层盘查,及时赶到高塘镇,向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传达了任务。第二天,他又拉车奔跑,一天行程130多华里,平安返回西安。


  1928年5月,张一悟又被派往华县工作。当时,已形成以华县的高塘、渭南的塔山为中心的红色武装割据区域,打土豪、分粮财、建政权、办学校,掀起了新的革命斗争高潮。特别是渭华起义,严重威胁着国民党在陕西的统治。此时,冯玉祥调遣3个师的兵力进行围攻,工农革命军在两个多月的战斗中,与敌军展开了3次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撤退。同年6月,张一悟也随之离开华县到三原县担任了县委书记。


  1929年3月,中共陕西临时省委成立,张一悟担任省委常委。下半年,陕西省委派张一悟去上海参加党中央召开的会议。由于肠胃病突发,大量吐血便血,耽误了时日,到上海后,会议已经结束。张一悟便去北平协和医院治疗。1930年初,张一悟出院后,与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化名李云僧,秘密从事党的工作。1931年8月,由党组织安排,张一悟离开北平去山东济南,参加山东省委的领导工作,公开身份是济南第一女子中学教务主任。


  铮铮铁骨坚强不屈


  “九·一八”事变后,张一悟在济南积极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他多次在群众中宣讲、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恶阴谋,痛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1932年3月24日,由于叛徒出卖,张一悟等74人被捕,关押在山东第一监狱。


  在狱中,尽管敌人残酷地施用了皮鞭抽打、压杠子、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但是,张一悟在敌人面前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气节。最后,山东高等法院在取不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竟以所谓的“危害民国罪”判处张一悟死刑。其父张继祖听到这一消息后,迫不得已通过邓宝珊先生给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韩复榘发去请求“刀下留人”的电报,致使张一悟幸免一死,被改判无期徒刑。


  张一悟在狱中,始终没有忘记共产党人的责任,经常鼓励难友们坚持斗争。为了呼吁抗日,抗议敌人对“犯人”的迫害和虐待,同难友们一起开展绝食斗争。他说:“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生命是有限的,真理是永存的,为了捍卫真理,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在他的鼓励下,难友们团结一致,绝食斗争坚持了7天,迫使敌人让步,答应了提出的条件。


  1937年12月27日,日寇占领济南城,国民党军政机关仓惶逃走,济南监狱也放松了看守。在一片混乱中,张一悟与难友们趁放风之机逃了出来。张一悟出狱后,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辗转回到西安,找到了地下党员罗杰三、侯理哉等人,后来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见到宣侠父。鉴于张一悟身体极度虚弱,宣侠父即派人护送回到兰州。


  引导子女走革命道路


  1938年1月底,张一悟先后见到甘肃工委书记孙作宾、同乡陈成义和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负责人谢觉哉、伍修权等人。不久,由中共甘肃工委组织部长郑重远同志为其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安排他在苏联驻兰州领事馆任中文教师。


  当时,国民党甘肃省政府朱绍良力图拉拢张一悟,曾利用与张一悟之父同为清朝“举人”的省政府秘书长廖元佶出面,对张一悟说:“你的学识才能都是好样的,如果能与政府合作,可以担任相当高的职务。”张一悟则果断地回答:“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党员有党的原则,政府纵然给我高官显位,可是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哪有什么意义呢?”


  从此以后,为了避开敌人的纠缠和迫害,张一悟很少在家里居住,而且留着长胡子,经常化装成道士、医生、算卦相面先生,往返奔波于兰州地区,在水磨沟、下西园、黄峪谷、西固城、彭家坪、阿干镇、十里店、榆中县、兴隆山、金崖、尚古城、桑园子、方家泉、施家山头等地,从事革命活动。


  张一悟教育和引导子女走革命的道路。长女张凌青,12岁就去了延安,因为过不惯集体生活,写信要求回家。张一悟立刻复信鼓励她不要留恋家庭,做一个勇敢的、对社会有作为的新女性。1939年,他把长子张怀清叫到兰州,派往苏联驻兰领事馆工作。1948年,又将次子张华清送往延安。


  高风亮节永存世间


  由于数年的监狱生活,使张一悟患了肺结核病,经常咳血,党的组织对张一悟的健康十分关怀,采取多种措施治疗。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张一悟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激动。多次向组织上提出要求出院回兰州工作。1949年12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任命他为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员。1950年3月,政务院第二十四次政务会议通过,任命他兼任甘肃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1950年12月,张一悟由大连回到兰州,因病情突然恶化,不幸于1951年1月3日在兰州逝世,享年56岁。


  张一悟逝世后,党和人民对他革命的一生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称“他是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甘肃建党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的播种人”,“他对甘肃党的建立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贡献很大”等。省委、省政府将张一悟安葬在风景秀美的兴隆山西山脚下,修建了陵墓,并立碑纪念。


  为了纪念这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继承他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遗志,1953年4月5日,榆中县委、县政府将停放过张一悟灵柩的北关小学改名为“一悟小学”,将学校前的道路命名为“一悟路”。


  1988年,榆中县委、县政府在兴隆山卧龙湾革命烈士陵园中专门修建了张一悟纪念亭。1993年8月,榆中县政府将革命烈士陵园和张一悟墓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榆中县政府将张一悟故居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4月,榆中县委将革命烈士陵园(包括张一悟墓)和张一悟故居命名为榆中县党史教育基地。2009年,张一悟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